火药桶被自己人点燃!6060具无主遗骸被弃边境,天价抚恤金掏空基辅,街头抗议怒火冲天。当美国目光转向中东,当昔日盟友渐行渐远,乌克兰腹背受敌。
这不是战线上的溃败,而是信念、金钱与政治三重崩溃,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海啸正撕裂基辅。
基辅的火药桶,眼看就要被自己人点着了。那根引线,是6060具无人认领的士兵遗骸。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邪乎劲儿。就在不久前,乌克兰跟俄罗斯进行了一次阵亡士兵遗体交换。说是交换,其实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归还。乌克兰用78具俄军遗体,换回来了超过六千具乌军士兵的尸骨。
这六千多人,大部分是战死在库尔斯克前线的精锐。按理说,英雄魂归故里,本该是国葬般的哀荣。
可离奇的一幕发生了。当俄罗斯的冷藏卡车,载着这些冰冷的躯体抵达交换点时,乌克兰那边,竟然没人来接。
整整三天,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,就被那么孤零零地扔在边境。
这一幕,比任何战报都更能撕裂乌克兰人的心。前总理阿扎罗夫说得直白,这六千多具遗体,就是压垮基辅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你想想那个画面,上百个城市可能要同时举办集体葬礼,那种全国性的悲恸,足以瞬间冲垮任何虚假的乐观。
但悲伤过后,是更要命的现实:钱。
战争刚开打那会儿,为了鼓舞士气,基辅可是拍着胸脯立了法,说每个阵亡士兵的家属,能拿到将近四十万美元的抚恤金。
这笔钱在当时听着像定心丸,现在听着就是要命的催款单。
光是这六千多名士兵,抚恤金总额就超过了二十四亿美元。一个经济早就被打到濒临破产的政府,哪儿去凑这笔天文数字?
所以,不是基辅方面心狠,故意不接收英雄遗骸。他们是不敢接。
这批遗骸一旦入了境,每一具都代表着一份必须兑现的巨额账单。一旦政府赖账,不仅是阵亡者家属要闹翻天,以后谁还愿意被你送上战场?这种用承诺换人命的买卖,一旦资金链断裂,反噬的力道是毁灭性的。
无处安放的英雄遗骸,像一记无声的耳光,抽在基辅政府的脸上。而另一记响亮的耳光,则来自基辅市中心的街头。
就在遗体交换僵局的同时,上千人聚集在独立广场。他们不是在抗议俄罗斯,而是在怒斥自己的政府。
他们喊着口号,要政府归还被侵占的工会大楼,要撤掉那个被指控腐败的国家反腐机构头子。
人群的警告很清楚:再不解决问题,事情就要闹大了。腐败的脓包、被“放鸽子”的英雄、兑现不了的抚恤金……这些致命的问题缠在一起,正从内部把乌克兰的抵抗意志,腐蚀出一个个窟窿。
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,前线的仗还怎么打?
战场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。战火不光在顿巴斯烧,已经反向烧进了俄罗斯本土。乌军集结力量,猛攻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,一度控制了上百个村庄。他们想把战争的疼痛,原封不动地还给克里姆林宫。
俄罗斯的反应也快得惊人,立刻向这个方向增派了三万大军。而在顿涅茨克,为了争夺红军城这样的战略要地,俄军三个集团军从三面猛扑,乌军则玩了命地死守。
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铁洪流对决了。美国海军部长说的“战争新时代”,正在乌克兰的黑土地上血淋淋地预演。
在库尔斯克,乌军兵力撒得像胡椒面,每平方公里只有十几个人,一不留神就会被俄军的优势兵力撕开。更要命的是头顶,俄罗斯的空中优势像一头饿鹰,随时能掐断乌军脆弱的后勤线。
战争的形态本身也在变异,现在战场上的主角,是一种时速超过两百公里的自组装穿越机,也就是FPV无人机。这玩意儿像个鬼魂,能悄无声息地绕到坦克屁股后面,对着最薄弱的装甲来一下狠的。
导弹的攻防游戏也在疯狂升级。战争初期,俄军还用“口径”巡航导弹这种“老实”的武器。现在呢?全是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和Kh-22这种蛮不讲理的家伙。乌克兰自己都承认,对这类导弹的拦截率不到一半,基本上就是听天由命。
作为反击,乌克兰也拿到了英国的“风暴阴影”和美国的ATACMS导弹。但射程被严格限制,打不到俄罗斯腹地。
北约会不会给这些武器“解禁”,成了悬在所有人头顶的一把剑,也成了引爆核冲突的倒计时器。棋盘上的棋子、规则,甚至棋手的心态,都在变。
可就在乌克兰最需要外部支持的时候,那个最大的支持者,似乎正在悄悄地转过身去。
美国的聚光灯,已经打向了别处。白宫传出风声,说特朗普会在两周内,就是否对伊朗动武,做出最终决定。
“尼米兹”号和“福特”号两艘航母,正一前一后地开往中东。美军在中东的基地,已经在悄悄撤离非战斗人员和关键设备。
而特朗普的心思,不只体现在军事调动上。在G7峰会上,他公开说,当初把俄罗斯踢出G7就是个错误,还因此顶住压力,否决了一份针对莫斯科的强硬声明。
克里姆林宫那边立刻心领神会。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,毫不掩饰地在社交媒体上为特朗普叫好,那股亲热劲儿,就差发个“老铁666”了。
这番隔空互动,最感到寒意的,毫无疑问是泽连斯基。美国的疏远,就像冬天里被人抽走了棉被,那种寒冷是刺骨的。
普京,这个老辣的牌手,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。
俄军的夏季攻势一波接一波,对基辅发动了被泽连斯基称为“最为可怕”的空袭。一边用导弹炸你,一边又摆出和谈的姿态。
就在基辅爆发抗议的同一天,普京公开表示,愿意跟泽连斯基见个面。基辅方面也立刻积极回应,说已经为最高层会晤做好了准备。
这和平的橄榄枝下面,藏着的却是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。俄罗斯的条件很明确:乌克兰必须从那几个州撤军,并且永远不能加入北约。而乌克兰的底线是:俄军必须全部滚出去,还我领土。
这根本就谈不拢。一个要你割地赔款,一个要你无条件投降,这不叫谈判,这叫劝降。
虽然像中国、巴西这些国家提出了“六点共识”,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响应。但在两个主角都不肯退让的情况下,任何调停都像是给龙卷风递扇子,除了把自己卷进去,什么也改变不了。
这场战争,早就超出了乌克兰的国界。它打开的潘多拉魔盒,正在向全世界释放混乱和不安。全球安全局势,已经退回到了二战后最混乱的状态。世界各地的冲突数量,达到了三十年来的最高点。军事大国的军费开支,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涨。核武器的阴影,再一次笼罩在人类头上。
乌克兰的火星,正在点燃其他地区的火药桶。从中东到高加索,地缘政治的板块正在剧烈地摩擦、碰撞。
贸易和金融,这两个曾经被认为是全球化润滑剂的东西,现在被彻底锻造成了武器。
西方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,那种规模和烈度,在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到先例。它直接动摇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。
而反噬也来得又快又猛。这种“金融武器化”的做法,正在不可逆地加速全球的“去美元化”。
各国都看明白了,把自家经济的命根子,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,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。大家纷纷开始寻找美元之外的储备和结算方式。
全球的产业链,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短,越来越碎。
过去畅通无阻的欧亚大陆桥,现在得绕着俄罗斯走。能源价格的暴涨,推高了所有商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。最后这张账单,由全世界的普通人来买单。
很多分析家都预测,这场战争的结局,大概率不是一份和平协议,而是一份“冻结冲突”的停火令。
或许打到2025年,枪声会渐渐稀疏,但俄乌之间,会留下一道深刻、流血、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。只是,那样的“和平”,对乌克兰人,对这个世界,又到底意味着什么?
它会是一个新常态的开始,还是下一场更大风暴来临前,那短暂而诡异的宁静?
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