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 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北京报道
北京金融街核心区又迎来一家以"金融街"命名的证券公司,这次更名背后是北京国资对券商资源整合的深远布局。
9 月 9 日,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更名为"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"。这一变更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手续,标志着这家拥有 33 年历史的老牌券商正式以全新身份亮相资本市场。
此次更名并非简单的品牌更新,而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后的必然结果。
2023 年,恒泰证券原大股东天风证券作价 18 亿元,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恒泰证券 2.49 亿股股份。
转让完成后,金融街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恒泰证券 30% 股权。金融街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企业,这意味着恒泰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变为西城区国资委。
此次更名使恒泰证券正式融入金融街集团体系,借助金融街作为中国金融核心区的标志性品牌优势,获得更多发展资源。
原恒泰证券成立于 1992 年,注册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,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综合性、全牌照证券公司。
其于 2015 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。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建立起广泛的业务网络,在全国设有 105 家营业部及 4 家分公司;旗下拥有恒泰长财证券、恒泰期货、恒泰资本投资、恒泰先锋投资四家全资子公司,并控股新华基金。
金融街证券表示,此次更名是基于公司的战略定位、品牌规划以及自身长远发展需求。以"金融街"命名,能够更好地彰显公司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区、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。
公司计划在客户服务体系优化、产品创新研发、信息技术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,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专业、便捷、个性化的金融服务。
在财富管理领域,可依托集团客户资源,推出更符合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。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,将依托集团资源,为企业客户提供"上市辅导 + 投融资对接 + 风险管理"的全链条服务。
从营业收入来看,金融街证券自 2015 年上市到 2022 年间起起伏伏,2023 年以来整体表现较优。
具体来看,其营业收入在 2015 年至 2022 年期间呈现"一年增加、一年减少"的交替波动趋势,且总体呈下降态势,从 2015 年的 48.62 亿元降至 2022 年的 12.33 亿元。
随后营业收入扭转下降趋势,2023 年达到 19.97 亿元、同比增长 61.93%,2024 年进一步增至 22.78 亿元、同比增速放缓至 13.49%,2025 年中报显示营收继续加速增长,达到 15.7 亿元、同比增幅高达 68.77%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就在恒泰证券更名金融街证券前不久,今年 7 月,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"北京国资公司")通过收购瑞银证券、方正证券持有的瑞信证券股权,成为瑞信证券持股 85.01% 的控股股东,并将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。
至此,北京国资体系内的券商已达到 5 家。
除北京证券、此次更名的金融街证券外,还有首创集团持股 56.77% 的首创证券,北京国管控股的第一创业,北京金控旗下的中信建投。
这 5 家券商虽然均属北京国资体系,但其股权穿透后的最终股权所有者却分属三家。
北京证券实控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;金融街证券背后为西城区国资委;首创证券、第一创业、中信建投背后为北京市国资委。
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